肇庆市第一中学初中部(江滨校区)教师杨雪群

用创新之光“点亮”乡村英语课堂

2025年06月23日 西江日报

杨雪群在上课。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有这样一位英语教师,她带着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播到肇庆乡村校园,让看似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焕发了活力,让更多山村学生和老师的英语水平得到提升。她就是肇庆市第一中学初中部(江滨校区)正高级英语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杨雪群,她同时兼任肇庆市第一中学初中部4个校区的英语大科组长。

  多年来,杨雪群以多模态教学创新为支点,以教研帮扶为纽带,特别针对乡村学校的特点,对英语课精耕细作,让无数孩子从“怕学英语”变成“爱上英语”。

  杨雪群带领她的名师工作室团队在怀集县幸福街道初级中学支教时发现,乡村学生因缺乏语言环境,对英语充满陌生感。“必须让课堂‘活’起来!”她创新性地将“多模态教学法”引入乡村英语课堂,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元素材,搭建起英语与生活的桥梁。

  在德庆县官圩中学的示范课上,杨雪群以“我为学校代言”为主题,用五个任务链驱动教学,直击中考要点。先播放运用工人智能技术辅助制作的校园短片,当学生们发出惊叹时,顺势展示与校园生活有关的词汇图片,再用自编的英文儿歌《My School Life》带动学生跟唱。这种教学法自然渗透思政教育,鼓励学生热爱校园、奋进向上,让知识与情感教育双落地。

  无论在哪所乡村学校支教,杨雪群所带班级的英语平均分提升20%,让一些乡村学校的“哑巴英语”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支教不是送几节课,而是要留下带不走的教研队伍。”杨雪群深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她带领工作室构建“1+N”教研模式,在怀集县成立多个中小学英语工作坊,以“1个核心校+N个成员校”的辐射机制,让教研活力渗透到每个乡镇。

  杨雪群在怀集县幸福中学支教期间,每周四的下午,多媒体会议室总会准时响起评课讨论声。杨雪群带着教师们逐帧分析课堂录像:“这个提问如果换成‘你觉得农场主会怎么想’,学生的思维会不会更发散?”在她主导的“三展三研”教研中,教师们要经历“首次授课—研讨优化—二次授课—形成范式”的闭环训练。

  教师黎民婷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上读写课时,课堂节奏混乱,杨雪群带着她反复打磨“读前预测—读中圈画—读后辩论”的环节,最终这节课成为全县示范课。“杨老师在听课本上写满建议,连板书设计都画了三种方案。”

  在怀集县永固镇初级中学调研时,杨雪群发现学生们用自制的单词卡片练字,便发动英语教师捐赠音标卡片和英语绘本;得知怀集县汶朗镇中心学校缺少听力设备后,杨雪群协调资源,争取为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音箱。

  乡村师生的反馈,更让杨雪群坚定前行——毕业的学生寄来明信片:“杨老师,我用您教的‘多模态法’在高中英语演讲拿了奖”;乡村教师在教研群里分享:“今天试了您说的‘任务链教学和多模态教学’,学生下课还追着问下节课学什么”。

  如今,杨雪群的“1610教学框架”(1个基本流程+6种课型+10步教学法)已在肇庆12所乡村学校落地,带动学困生学习效率显著提升,部分学校转化率达89%。当被问及支教最大的收获,她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合照说:“你看这些孩子笑得多灿烂,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在她身后,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接过火把,让英语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西江日报A07A07用创新之光“点亮”乡村英语课堂 2025-06-23 2 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