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江日报》报道,6月20日,全市卫生健康大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卫生健康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肇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层群众的就医诉求朴素而直接,“就近看病、看好病、少花钱”的需求,也是我们做好卫生健康工作的追求。这种获得感的提升来源于基层医疗服务更可及、更精准、更有温度目标的实现。将群众的需求转化为政策顶层设计,并通过落细落实改革要求,构建起群众身边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健康肇庆的重要途径,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肇庆不断推动全市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的提升,加快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探索专家巡诊、对口帮扶等形式,并持续优化基层医疗硬件设施、薪酬制度、医保支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偏远地区的诊疗能力与城市大医院存在差距,乡镇卫生院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年轻医疗人才在基层服务的意愿不强,等等。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要,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着我们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继续奋进。
大医院熙熙攘攘、基层医疗机构冷冷清清的状况之所以出现,归根结底是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缺乏信心。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有保障,群众才会更愿意在“家门口”就医。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通过组建紧密型医联体,推动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共享与合理流动;要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基层医疗技工提供远程会诊、诊疗等技术支持,打破地域与时空限制,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
人才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要素。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与大城市相比确实存在差距,我们不能过分苛求年轻医疗人才仅凭“一腔热血”“用爱发电”,这种做法是难以持续且不现实的。各级各部门要在持续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妥善解决基层医护人员的编制、生活补助等现实问题,让年轻医疗人才安心扎根基层,全心全意服务基层群众。同时,注重基层医疗人才的学习培训,通过专家现场指导、带教、培训以及鼓励医务人员进修等方式,实现医疗技术复制和平移,持续拓展基层医疗人才的专业视野和能力。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基层医疗队伍,才能为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医靠”更具专业性与可靠性,为健康肇庆的建设筑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