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民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肇庆应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政策指导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筑牢公平基石,托起民生福祉。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意见》要求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肇庆应进一步打通参保壁垒,尤其是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便捷参保通道,确保“应保尽保”。同时,依托大数据精准识别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等群体,确保救助政策精准滴灌。应优化探索对口帮扶机制,推动社会救助标准与消费水平动态联动,可试点构建“产业帮扶+技能提升+社保托底”综合模式,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无忧。
优化服务供给,提高民生温度。优质均衡公共的服务是普惠民生的关键载体。《意见》要求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肇庆应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加速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与资源下沉。在教育领域,既要借力“集团化办学”提升教学品质,更要重点改善县镇学校办学条件。在医疗领域,要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高水平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到基层,强化常见病诊疗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好病”。面对“一老一小”迫切需求,应大力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托育服务,推动普惠养老资源向社区倾斜,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同时创新托育模式,支持幼儿园延伸服务、发展社区和家庭托育点,提高社区普惠托育覆盖率。
聚焦急难愁盼,提升服务可及性。解决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关键在提升服务的可及性。要充分利用社区主阵地,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允许普惠性养老托育、老年助餐、家政服务等机构进社区设点,让群众步行范围内即可享受便捷服务。同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有序延长开放时间,提升利用率。针对特殊群体需求,在公共政策中落实儿童优先、老年友好理念,加强困难残疾人保障,推动公共空间适儿化、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让城市关怀渗透于每个细微之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肇庆各级各部门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意见》要求细化为具体实践,将制度要求转化为治理效能。唯有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方能织就更密更牢的民生保障网,让肇庆这座岭南名城成为近悦远来的“湾区幸福标杆”。
(作者单位:中共肇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