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之风润泽砚都

□ 西江日报评论员 徐剑锋
2025年07月15日 西江日报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通报了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获得全国表彰的相关情况。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肇庆、四会、德庆顺利通过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肇庆8个村镇、7个单位分别入选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2所学校被命名表彰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1个家庭被命名表彰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1人获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这些荣誉是对肇庆矢志不渝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肯定。一直以来,肇庆坚持创建为民、常态长效、共建共享,以传统文化厚植精神沃土,以创新实践激活文明细胞,以全民参与凝聚共建合力,绘就了一幅城美乡兴、人善景秀的文明新画卷,不仅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还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人文魅力和发展活力,为加快打造珠三角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门户枢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以文明之光照亮肇庆奋进路,要把高位争先、全力创优贯穿始终。一直以来,肇庆以“永不止步”的奋斗姿态,把文明创建融入城市肌理,在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创建等工作,统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建设,不断延伸文明实践“触角”,持续壮大文明建设方阵,通过全域覆盖、多点发力,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城乡人文底色。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要进一步构建全时、全员、全域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点面结合、城乡统筹、上下联动,往深里抓、往实里做、往高水平推。

  以文明之光照亮肇庆奋进路,要把以人为本、为民惠民贯穿始终。肇庆始终秉持为民初心,将文明基因融入市井烟火,以民生温度标注文明高度。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生态环境的改善,从市容市貌的提质到市民素质的提升,从政务服务的优化到社会风气的净化,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文明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更文明”的内涵。迈向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度,要坚持将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最高标准,更加注重细节、重视细微,让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用精管善治的智慧点亮巷陌,以彬彬有礼的风尚织成底色,这样才能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以文明之光照亮肇庆奋进路,要把常态长效、久久为功贯穿始终。今天的肇庆,走进餐厅,“光盘行动”蔚然成风;高铁站内,候车队伍井然有序;街巷乡间,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这些星罗棋布的“文明细胞”,向阳生长、向下扎根,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注脚。文明建设贵在坚持、功在平时、重在常态,我们既要聚力打造全域化、全覆盖的“文明版图”,更要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共建格局,一锤一锤接着敲、一年一年接力干,让文明之花在肇庆大地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以文明之光照亮肇庆奋进路,要把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贯穿始终。多年来,肇庆坚持理念革新、手段创新、载体更新,推出了“榕树下的讲堂”、“好人帮好人 模范助模范”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肇庆经验”。精神文明建设“优”无止境,要探索新机制、完善新模式、打造新品牌,以数智赋能构建文明实践新场景,以平台升级打造文明建设新项目,在肇庆发展的浪潮中书写新的篇章。

西江日报A02A02让文明之风润泽砚都 2025-07-15 2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