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持续推进“广信枫和”调解品牌

“三个一”打造基层调解“金钥匙”

2025年07月15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冯淇

  近年来,封开县司法局将“枫桥经验”作为核心使命,积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模式,通过打造“三个一”——组建一支专业队伍、健全一项机制、实施一种模式,推动树立“广信枫和”调解品牌,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贡献“封开经验”。

  江川司法所地处粤桂交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这里的调解工作尤为复杂而重要。

  今年4月,江川镇江山村村民刘先生为修缮祖屋,聘请了广西一支工程队。施工期间,因工人操作不当引发火灾,祖屋被烧。面对工程队所属公司“人道补偿”态度,刘先生感到不满,于是向江川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求助。

  接到求助后,江川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侯浪迅速行动,向江山村委会确认人员安全情况,并立即联系工程队公司代表,约定现场查看受损情况。经过一轮调解,侯浪发现,双方就赔偿方案仍未达成一致。

  侯浪深知,要彻底解决纠纷,需要充分了解双方在赔偿和态度上的纠结点,“我白天跑现场了解损失情况,晚上打电话和双方讲法律,微信里发类似案例劝双方各退一步。”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双方接受了侯浪给予的解决方案。公司代表同意赔偿2万元用于修缮祖屋,双方最终在调解书上按下了红手印。这场跨省纠纷得到成功调解。

  这是封开县司法局“三个一”成效之一。该局党组成员、政工办主任陈烁妍介绍,组建一支队伍,选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适应智能化操作的村级人民调解员,优化村级调解员队伍结构,是壮大基层治理“朋友圈”的重要举措。她说:“创新个人品牌调解室人民调解员考核激励机制,以考核促落实,进一步提升工作室质效,是完善和创新调解激励机制的途径。”

  封开县司法局还实施“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推动调解品牌“地域化”。采用“调解+法律明白人”“调解+法律顾问”“调解+个人工作室”等多种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力。

  今年3月,封开县金装镇开祥村罗寺村小组的卢先生等8名村民,焦急地来到金装镇调委会。他们反映,位于大林村的卢氏祖坟被不明人员用挖土机推平了。

  “山坟纠纷涉及家族情感纽带、传统习俗和土地利益,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长期矛盾甚至升级为群体性事件。”封开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负责人侯品辉介绍,金装司法所联合镇综治中心、调委会及大林村委会干部冒雨前往现场进行查看。通过走访村民、勘查现场细节,最终查明毁坏坟墓的是承包该土地的新圩村村民黄先生。

  工作人员随即联系黄先生,告知其事态严重性,要求他尽快赶到现场处理。在事实面前,黄先生承认了自己在开路作业时由于疏忽大意,误将坟头当作普通草堆推平,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然而,卢氏家族成员对他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要求给予足够的赔偿并确保祖坟能够恢复如初。

  “当天下午,我们镇调委会趁热打铁,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协商调解。最终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黄先生同意按照卢氏家族的要求进行赔偿,承担祖坟恢复工作的全部费用,并当场支付了12000元赔偿金。”金装司法所所长梁锦治说。

  “人民调解需要形成合力。”侯品辉说,实施“人民调解+”双轮驱动模式等系列组合拳,有利于推动调解品牌“地域化”,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据统计,今年以来,封开各级调解组织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56件,累计调解成功644件,调解成功率为98.2%,有效发挥了维护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西江日报A06A06“三个一”打造基层调解“金钥匙” 2025-07-15 2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