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通讯员 陆莉诗
夏季来临,气温攀升,运动健身爱好者面临高温天气带来的健康挑战。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欧国飞提醒,夏季运动若防护不当易引发健康风险,掌握科学方法是安全健身的关键。
不少人运动后习惯用喝冻饮、洗冷水澡快速降温,这些做法实则暗藏隐患。欧国飞分析道,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升高,心脏、骨骼肌等血管扩张,胃肠道血流量却显著减少,同时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流失。此时洗冷水澡会引发全身血管痉挛性收缩,造成器官组织缺血缺氧,可能诱发血压骤升、心肌缺血甚至心梗、脑梗,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风险尤高。而冷饮会刺激胃肠血管进一步收缩,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引发腹痛、腹泻等消化问题。
欧国飞告诉记者,科学解暑需遵循正确步骤。运动后应采用少量多次的补水方式,选择常温水、淡盐水或电解质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豪饮或者饮用冰镇饮品,从而加重胃肠负担。降温方面,建议先用湿毛巾擦拭汗液,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降温,待30分钟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用温水淋浴,减少对身体的刺激。
此外,夏季运动还需做好全面防护规划。时间选择上,应避开中午及下午高温时段,优先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运动。白天运动建议选择室内场馆或树荫场地,避免阳光直射。同时要做好防晒措施,穿戴防晒衣、帽子、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紫外线伤害。
“运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身体信号,根据自身状况调整运动时长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欧国飞特别提醒道并建议道,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应急药品,出现胸闷、胸痛时立即停止运动并服药。如果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恶心等不适时,要马上停止运动。如果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过速、全身乏力、肌肉抽搐等中暑先兆时要及时就医。
夏季运动旨在增强体质,唯有遵循科学方法,做好防护措施,才能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守护身体健康,让锻炼真正成为夏日健康的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