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乡村生出“美丽经济”

□   西 洲
2025年07月17日 西江日报

  据《西江日报》报道,日前,肇庆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在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召开全市乡村美学工坊建设交流会,14个乡村美学工坊所在镇街及合作方代表围绕建设运营进行深入交流。

  乡村振兴需要实现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和生活方式的科学融合。这其中不是简单的“乡村的城市化”,而是要对乡村独特美学价值进行重塑和提升,增强乡村吸引力,其构建理念带着乡村自身的特色和气质,形成了独特的“乡村美学”。乡村美学有别于以往传统乡村建设的“重硬件轻软件”,其本质在于对乡村价值的重新发现,通过深挖乡村背后的生态资源、文化底蕴与产业特色,因势利导推动乡村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空间载体。具体而言,乡村的一花一木、一庭一院、一山一水,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提升乡村颜值,也滋养乡村内涵。

  乡村美学落地生根需要清晰的路径指引、系统的机制保障,方能从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在各地探索乡村振兴与美学融合的浪潮中,肇庆聚焦“百千万工程”,以政策体系构建为突破口,先后发布《肇庆市关于乡村美学价值共创行动的实施意见》《肇庆市乡村美学工坊建设工作指引》等,在全省率先构建起覆盖全域的乡村美学工作体系,在探索乡村美学的道路上先行先试,推动了“美丽资源”加速转化为“美丽经济”。

  乡村美学植根于乡村文化,是乡村文化的外在表征,也能为乡村文化的传承赋能。乡村独有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传统等蕴含着能够使人们获得愉悦感和幸福感的美学资源,当其被巧妙运用于农业产业和乡村生活,就会改变传统的乡村资源要素结构,开辟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局面。在这方面,肇庆进行了不少尝试。比如,怀集县下帅乡深挖壮族瑶族文化中的美学因素,将民族服饰的斑斓纹样、节庆活动的热闹韵律融入农文旅场景;高要区河台镇以“开耕节”为切入口,将传统民俗与体育娱乐运动融为一体,让游客为这份独特的“乡土美学”驻足喝彩,等等。这些对乡村美学资源的活化运用,不仅让乡村风貌更具辨识度,更带动了乡村文旅、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发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乡村更多地从农产品保障供应到休闲娱乐、生态康养等多元复合功能转变。更好地识别、评价、开发和利用美学资源要素,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推进改革创新。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入挖掘乡土特色和文化内涵,在乡村建设、特色农产品经营和乡村文旅开发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并依托互联网等媒体渠道推广美学创意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影响力。要大力普及美学教育,发挥好美学工坊的平台作用,建立健全乡村艺术、工匠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农民审美观念,开展乡村美化、艺术创作等活动,激发村民主体意识和建设热情,从“要我美”转变为“我要美”,推动乡村美学实践形成“大合唱”之势。

西江日报A02A02让美丽乡村生出“美丽经济” 2025-07-17 2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