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肇庆市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突出,规上工业产值达390.14亿元,同比增长18.1%。在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肇庆为何能实现新增长?答案在于汽车产业相关企业的拼搏奋进。(7月29日《西江日报》)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肇庆以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勾勒出一条“龙头引领、链条协同、生态共生”的产业突围路径。它不仅是一个区域产业的增长故事,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的智慧与韧性。
小鹏汽车428%的产量增速背后,藏着产业链协同的精妙逻辑。9万辆产能与MONA M03车型10万辆下线的速度,像一台精密的齿轮机,带动着整个产业链的咬合运转。广东晟辉科技的散热风扇从汽车座椅钻进车载冰箱,50%的产值增长曲线,既踩着龙头企业的发展鼓点,又凭借“立足中国,布局全球”的视野开辟新空间。这种“跟着龙头走,更要自己走”的生存哲学,让配套企业摆脱了“依附者”的身份,成为产业链增长的“合伙人”。
产业链的协同效能,在企业的战略选择中愈发清晰。肇庆动力金属主动剥离低利润业务,看似收缩战线,实则是通过聚焦汽车轻量化核心赛道,与产业链形成更精准的协同共振;其与宇树科技跨界机器人领域的探索,更拓展了协同的边界。这种“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定力,与广东鸿图科技从压铸业务向低空经济的跨界突破不谋而合。登云股份在电磁阀技术上的深耕细作,则进一步印证了协同发展的真谛: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同样能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协同节点。
新旧力量的协同共生,为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长蓝图增添了更多活力。端州中腾项目、亿豪精密结构件项目等新晋力量的加速推进,为产业链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而晟辉科技的扩产计划、动力金属的技术沉淀等老牌企业的稳健发展,则以丰富的经验和坚实的根基为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与旧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新企业的灵活创新与老企业的稳定输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既巩固了传统零部件配套的基本盘,又催生了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跨界协同的新机遇。
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在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个企业的“孤勇”已难以立足,而产业链协同的“众智”才是制胜法宝。从龙头企业的“领航”到配套企业的“协同”,从存量企业的“稳进”到增量企业的“突破”,这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模式,正是绘制增长新蓝图的核心力量。390亿元只是起点,当“本土深耕+全球协同”成为产业链共识,当每一个环节都能在协同中找到自身价值时,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勾勒出更加广阔的增长图景,为中国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贡献出独具特色的“肇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