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各美其美的“城市客厅”□  华 铭

2025年08月01日 西江日报

  漫步砚阳湖“天空之镜”步道,粉色摩天轮倒映湖中,这般梦幻景致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昔日只是星罗棋布的鱼塘滩涂。作为肇庆新区“城市客厅”,砚阳湖景区正以生态为笔,绘就产城融合新图景。(7月27日《西江日报》)

  在日前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基于城市发展形势变化做出“两个转向”重大判断,以“七个着力”部署城市工作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由此不难预见,未来城市建设将更加珍视“一方水土一方韵”,把地域特色融入城市发展历程,为人们留下乡愁记忆。砚阳湖景区以端砚文化为设计灵感,加强生态修复和文化融合,将昔日星罗棋布的鱼塘滩涂改造成集防洪排涝、生态保护、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理念。

  城市客厅建设,首要在挖掘文化内涵。谈及端州,我们会想到端砚的石韵天成、宋城墙的岁月沧桑;说到封开,我们会联想到广信文化的起源脉络、岭南状元的笔墨传奇;聊起怀集,我们会想到燕岩溶洞的鬼斧神工、六祖禅踪的千年遗风。一方土地的动人之处,正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城市客厅作为展示窗口,只有坚持彰显特色、深植本土文脉、融入时代气息,才能让建筑、景观、设施都成为独特地域文化的“讲述者”,让地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持久魅力。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文化符号的生硬堆砌,善于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让文化记忆变得可观、可感、可参与,真正与公众产生情感共鸣。如此,方可守住文化根脉的厚重,彰显时代创新的活力,使城市客厅成为激活文化记忆、催生文化认同、引领文化风尚的生动空间。

  城市客厅建设,核心在于强化功能协同。城市客厅不应是孤立的“景观摆设”,而需深度融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成为串联起生态、生活、生产的有机节点。譬如,砚阳湖景区将防洪排涝、生态修复与休闲观光功能有机融合,在保障城市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市民的生活。这样多元功能复合的思路,无疑具有借鉴与推广价值。城市客厅的价值在于能兼顾服务市民生活与城市发展,需打破“纯景观区”的思维定势,构建生态、休闲、社交等多元功能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客厅的品质和服务管理水平,使其从“观赏性空间”转变为“参与性场所”,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城市客厅是城市品质的集中体现,更是市民幸福感的重要载体,要注重动态更新,以长效运营保障持续活力。一方面,定期评估空间使用效率与市民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功能布局与业态组合,比如根据季节变化增设主题花展、节庆活动等,根据市民游客的反馈优化基础服务设施,提升管理效率与体验感。另一方面,深入探索平衡公益性与可持续性,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的多元运营模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运营,保障公共空间的开放性,通过合理的商业收入反哺维护成本,让城市客厅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城市客厅建设没有固定模板,但重心在于“以人为本”——既要守护生态本底,又要彰显文化特色;既要满足当下需求,又要着眼长远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出令市民有归属感、游客有认同感的城市客厅,让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绽放出独特光彩。

西江日报A02A02打造各美其美的“城市客厅”□  华 铭 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