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抵砚阳湖北门,正是晨光清透的好时辰。简约大气的门庭默立水畔,悄然牵动了我们一行人的心绪。友人携着六七岁的男孩小彬,孩子早已按捺不住,小手紧抓窗框,脸颊紧贴玻璃,清澈的眸子里盛满雀跃的期待:“快到了吧?湖是什么样子的呀!”微风拂面捎来湖水温润的气息,似无声的邀约。我们相视而笑,脚步轻快地汇入这碧水长天的画卷——砚阳湖的如诗如画,便从这晨光水汽氤氲的入口,悄然浸染心扉。
循着路标前行,不觉间豁然开朗——“天空之镜”赫然眼前。浩渺湖面平铺如无瑕的琉璃,不染纤尘,将穹顶的湛蓝与游走的云絮悉数拥揽入怀。天水交融,界限消弭,远山青黛的轮廓在倒影中微微荡漾,恍然间令人几欲举步云端,步入这诗画天成的镜中幻境。
小彬的惊叹脱口而出,小小的身影已如离弦之箭奔向水岸,清脆的童音在开阔湖面激起回响:“天掉进水里啦!”他时而仰望真实的天幕,时而俯视水中的幻境,欢悦如清亮水珠四溅开来。我举起手机,欲将这澄澈双重的世界与孩子惊喜的侧影一同收存。风过处,水波轻漾,揉碎了清晰的倒影,漾开一片迷离光影。这水天不分的奇景,正是自然挥毫泼就的第一幅淋漓水墨。
别过空灵之境,小彬仍兴奋地叽喳不停。行至码头,各色游船静泊于潋滟水光中,宛如待发的彩梦。小彬目光瞬间被一艘明黄脚踏船点亮:“我要坐那只‘小鸭子’!”登船坐定,他急切地攥住船桨,然而稚嫩的手臂尚难驯服船的方向,小船在水中笨拙地打着转儿。我笑着伸手相助,稳住舵柄,一面讲解合力与节奏的窍门。渐渐地,船儿驯服于孩童初试的合力,开始平稳剪开碧波,如画笔在素绢上徐徐游走。
湖水澄澈,日光穿透水面,照亮了隐约的水草。我指着水中景象对小彬说:“你看,水多清啊。”他立刻凑近船舷,凝神注视湖面,忽然欢叫起来:“爸爸快看!湖水多清清啊!”笑声乘着水波传远。我提醒他:“坐稳些。”船行缓缓,沿岸垂柳依依,柔枝轻拂水面,点染开圈圈诗意的涟漪。远处山色如黛,时有白鹭振翅掠过水面,雪影惊鸿,引得小彬不住指点欢呼。这满湖清响,是天地间最灵动的韵律,与孩子的笑语一同谱写着即兴的湖上乐章。
弃舟登岸,我们踏上绿意葱茏的观砚岛。小彬在野花丛中奔跑穿梭,像只快活的小鹿。
步入端砚文化长廊,千载石韵迎面而来。端砚位列全国四大名砚之首,其石质温润如玉,天然纹彩如云霞舒卷,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更是赋予顽石以生命。壁上图文娓娓道来采石之艰、琢砚之精。那些陈列的石中瑰宝,或峰峦叠嶂气象万千,或人物栩栩欲语。小彬踮起脚尖,目光灼灼地贴近玻璃:“石头也能讲故事吗?”我颔首,这无声的石头,凿刻的正是华夏精神深处不灭的印痕。端州石匠的斧凿,在顽石中开掘出的,是岁月深处最坚劲的诗行。
步移景换,月季岛如一块斑斓锦缎骤然铺展眼前。小彬欢呼着扑入花海,岛上百花竞放,秾丽如霞,甜香浮动于风间。他俯身轻嗅,又小心翼翼地触碰柔嫩花瓣,口中念念有词:“香香的,软软的!”那小小的身影在姹紫嫣红中时隐时现。驻足花间,看生命如此不遗余力地盛放,无论是否被注视,都捧出全部的色彩与芬芳——这无言的绚烂,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庄严,是大地向苍穹捧出的无声礼赞。
日影渐高,我们步入绿荫环抱的砚阳三亭稍憩。亭阁翼然,古意氤氲。小彬绕着亭柱好奇探看片刻,终于安静下来,伏在冰凉的石桌上,任清风温柔拂过汗湿的额发。凭栏远眺,湖面在朗朗晴空下铺展万点金辉,远山如黛,云影悠悠。水边杨柳的柔条垂入澄碧,似在书写无字的诗行。此刻清风拂面,坐拥湖山,尘嚣暂远,内心如被这无边的澄澈悄然注满,滤尽芜杂。亭中一刻宁谧,仿佛生活的重轭被这方水土温柔卸下,心灵终得以在澄澈的湖光中,默读天地间最本真的诗篇。
行至亲子园,小彬倦意顿消。他径直冲向旋转木马,敏捷地攀上最高的一匹骏马,小手紧握扶手。木马启动,悠扬乐声里,他挺直小小的背脊,笑容灿烂:“看我,像不像骑士冲锋!”笑声随木马旋转飞扬,那份纯粹的快乐,仿佛具有穿透一切阴翳的力量,为这湖光山色的长卷,点染上一抹无邪的亮色。
日近中天,我们踏上归途。小彬牵着父亲的手,仍雀跃地回味着湖上的白鹭、旋转的骏马……童音清脆,缀满了方才的每一片光影。穿行于绿端桥,正午的阳光慷慨泼洒,千顷碧波瞬间跃动起无数耀眼的光斑,砚阳湖仿佛披上了最辉煌的锦袍——以光为丝,以水为帛,织就它一日的华彩乐章。
回望处,湖山静好,文化深流。这一程行走,不仅是湖光山色涤荡了倦眼,更是那沉淀千年的石上清风,无形中校准了心灵的罗盘。当艳阳升至天心,万物沐浴于光明之中,我们携带着满袖清风、满怀石上坚贞的余韵,还有孩子眼中未曾黯淡的天真光芒,步入了市声渐起的正午。
那湖中亭亭的倒影,与孩童清亮的笑声,已悄然成为行囊里最温柔的压舱之物,沉着心,向着生活的下一程粼粼波光稳稳驶去——砚阳湖这幅徐徐展开的长卷,墨色淋漓处,尽是人世间可触可感的温润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