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省、市的科普教育基地,谭鹰在向学生进行动植物科普。 西江日报通讯员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近日,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广东省候选人名单公示,其中,肇庆一人上榜,他就是扎根三岳默默耕耘三十余载的护林人——肇庆庆市怀集县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谭鹰。
谭鹰与万亩山林的情缘,要从1992年说起。当年,谭鹰从湖南省九嶷山学院农林系果林专业毕业,第一站就来到怀集县岳山林场工作。三十多年来,谭鹰扎根大山深处,在十万亩的高山林海中施展才华,推动林场从经营性林场向公益性保护区的转变,带头推进保护区升级。
科班出身的谭鹰,负责林场苗木培育和林业更新造林技术指导,充分把学校学到的林业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为解决林场每年更新种植杉木2000亩的种苗,他牵头建立林场苗圃基地技术攻关小组,攻关苗圃基地选种、育苗技术,每年培育优质杉木种苗50多万株,每年为林场节省苗木资金10多万元。
1994年,他参加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陈建新主持项目“秃杉在广东引种试验”,主要负责秃杉无性系扦插育苗工作,培育秃杉无性系苗木1万多株。经过三十余年的岁月洗礼,如今这片秃杉已长成高20多米、胸径30多厘米的参天大树。
近年来,谭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掌握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动态,通过在保护区全境布设93台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网格化监测和分析。其中豹猫、野猪、黑领噪鹛等动物的精彩影像在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播出,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同时,他参与保护区总体规划科学考察,发现多种动植物的新物种。在他的推动下,保护区科研宣教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暑假期间,我们会邀请学生到三岳自然保护区开展研学活动,为学生们讲述当年奋斗故事。”谭鹰介绍,20世纪70年代,怀集县上万名踌躇满志的青年来到岳山,历时近十年,让荒山换新颜,孕育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作为管理和保护“岳山造林”成果的亲历者、传承人、领头羊,他有责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此外,我们结合保护区自然资源实际,开发了相应的自然教育科普课程、IP形象及相关文创产品。”谭鹰讲述,IP形象之一的“大山”是以保护区的代表性物种豹猫为原型,希望用可爱的造林护林人的形象引起大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另一个IP形象“青青”则以保护区内的代表性树木蓝钟杉为原型。蓝钟杉的笔直挺立、坚韧不拔,象征着大家保护自然环境的决心。
如今,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已成为绿美广东亮眼的名片,放眼望去,万木葱茏、群山苍莽,森林覆盖面积达92.6%,陆栖珍稀濒危脊椎动物达47种。而谭鹰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恰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最生动的诠释。
“‘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是一代人的绿美壮举,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怀集样板,也是我们岳山人的光荣使命。”谭鹰感慨说。
谭鹰先后荣获县级先进工作者、中共肇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